眼部炎症永久性解决

今天来说,终于解决了厕所用洁厕剂会引发眼部炎症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法很简单,用过氧化氢喷雾直接消杀,在用任何一种洁厕剂以后,空气中会有真菌孢子存在,这个时候直接用过氧化氢消杀空气,眼睛就一点也不痒了!
如果我不用过氧化氢消杀,那么后续眼睛接触过量的真菌孢子,仍然是会犯炎症的。这倒是有了经验了。
2022.12.14去看了华西,我列了满满一整页A4纸给华西的医生看,我用了哪些药,什么时间用的,我去看过哪些医生(我自己列清单时发现,在此之前居然看过五次二医院的医生了),每次医生开过什么药,效果如何。华西的医生不愧是科研型的医生,他对我那么清晰地整理归纳很满意并且对我的真正也感兴趣(这就跟非科研型的三甲医院有大不同,如果真的遇到特殊病例是可以做论文的),并很仔细地看了我双眼的上下眼皮的症状(比二医院医生仔细很多)。最后得出结论,就是过敏导致的,然后告诉我,你不用担心,这不会致盲,建议换地方住,或者想办法消除过敏源。当然消除过敏源比较难,他跟我说天花板上的漆、地板上的什么什么东西(忘记了)都可能导致过敏。眼炎的真正原因排查出来了。开了两种药,但是我并没有滴,就直接好了。估计原因是由于用力过猛,又是吸尘器吸墙壁等各种死角、又是换窗帘、又是清理窗帘轨的,屋子反而比正常窗子干净更多。这次甚至让我一个不在意屋内卫生的人,直接变成了一个有洁癖的人。
2022.12.19 终于解决的眼炎的真正来源,马桶和水垢里的真菌。我和我爸都得了过敏性的结膜炎,应该是我们都用洁厕剂清理过这个马桶导致的。用洁厕剂清理马桶,会导致在上面附着的真菌孢子飘扬到空气中,引发眼部炎症。这个时候用H2O2喷空气就把他们的残余杀灭干净了。真菌就要用过氧化氢喷雾来消灭,医用酒精对他们是无效的。尤其是马桶外圈的里面,需要用马桶刷的倒勾来擦到这部分地方,沾着洁厕剂清理干净,同时也用氧化氢喷一喷马桶里面,借助其腐蚀性加强清理力。在洁厕剂清理干净以后,空气中会漂浮着真菌芽孢(可能),(此时我眼皮已经开始感觉有些痒了),这个时候用过氧化氢喷雾来消杀,就消杀干净了。

现在我都会用过氧化氢来喷发霉水果放置过的地方,也是比较有洁癖了。

2022.12.21 似乎并不是真菌。我还是对卫生间未明物质过敏,排查下来可能是肥皂盒。肥皂盒沉底有一些旧的肥皂,也许变质了,我把旧肥皂盒扔掉了,排查一下是否还会过敏。好像不过敏了。卫生间真的要维持极简主义啊,少放东西,就减少了起垢的地方,肥皂周边的垢、马桶里的垢都让我过敏过。

过敏这种东西最烦躁了。眼睛过敏了以后,特别容易视疲劳。过敏再加上视疲劳,一到晚上什么也看不清。

比较喜欢老欧洲商品观生产出来的商品

最近发现法国德国(专指只做德国本土产品的企业)、澳洲的欧洲产品与美国、日本、大东亚区的区别。

因为法国德国阶层固化严重得多,而澳洲基本上是属于大家都不想往上走一走,所以这几个国家的商品都比较接近于“喏,就是这么个东西”地提供一种商品。而美国、日本、东亚区基本都是疯狂地告诉消费者,你用了这样的东西,就更荣耀,就更接近上流社会,就更有身份感。

这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于老欧洲阶层固化的时间较长一些(指上百年),绝大多数人生而不会对阶级跃迁产生什么非分之想,所以针对于这些消费者而生产的商品,自然不会试图以“身份感”来营销自己的商品,这不仅是徒劳,反而会徒增成本。“就是卖给你这种东西,它是由某种物质构成的,能达到特定的效果”,童叟无欺,这就是欧洲商品给我的感觉。终究是,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商品啊。

PS1:当然,德国企业尤其是车企在发现中国人好面子以后,开始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区别化对待,将面子商品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PS2:对于美国,比较割裂。普通消费者用的商品跟欧洲类似,比较“就事论事”,而另一些消费巨头提供的商品,则比较强调“身份感”。这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割裂,对于底层人士,只能就事论事,而对于一些勤奋的中产,则可以通过将商品赋予身份感来赚取溢价。你能从美国割裂的商品观就看出其割裂的政治局势——民主党选票来自于移民中产、少数族裔、底层黑人,资金盘来自于科技富豪,共和党的选票来自于红脖子白人主体民族,资金来自军火集团、石油集团。相当来说,共和党的红脖子和民主党的黑人更接近于喜欢“就事论事”的商品,民主党的移民中产比较喜欢强调“身份感”的商品。

我个人比较喜欢以法国澳洲的产品观生产出来的商品。商品是商品,人是人。以商品来区分人,是很愚蠢的。

抵御消费主义的mindset

即把消费归类,1、从无到有的提升。2、满足出于健康考虑的改善性需求。3、体验性改善性需求。

1一定要购置,2也要配上。

需要仔细斟酌的是3。这个体验性需求最好一定要跟production相关,才配备。否则就不做购置。

有几类人容易被消费主义侵袭:器材党、比如想学乐器,先把各种琴配上,还得配最好的,研究了一大通各种好的坏的,最后也没学个什么水平。这其实就是人并不真正喜欢那样事物,而只是对消费、对开箱器材感兴趣而已。我妹妹就是典型的三分钟热情,前段时间就嚷着要买钢琴,我就跟她说,你先确定自己是否真正喜欢音乐。结果,一个简单的拒绝就终结了她的请求,这果然就不是真心喜欢,只是凑热闹、想消费。真心喜欢音乐的,植松伸夫就是用瓶瓶罐罐、锅碗瓢盆也能做出动听的音乐,他们对音乐的执着也绝对不是你简单一句拒绝就会消停的。如果没法拥有乐器,就是口哨他们也都能吹得比一般人好很多。那种对音乐一点感觉都没有的人,反而喜欢买一大堆的琴,对各种器材的好坏对比得一清二楚。所以,一开始不要考虑性价比,用低成本先试一试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样东西,再做配置。可以少量购买,如果发现其实不那么合自己心意,也不用担心沉默成本过多。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人与人的天赋是非常不公平的。为了不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被那些拥有天赋的人吊打,开始之前确保自己是拥有天赋的那一个,非常重要。

写作者必须避开人声鼎沸的时间段

最近Covid raids the continent,为了生命安全不能再熬夜,于是必须开始转变。写作时间转变为了早上起床以后,到9点以前。这样的方式更为健康,也更可持续。我记得某作家(好像是村上春树)也是凌晨4点起,工作到早上8点。写作并不是一定得在晚上,只要避开人声鼎沸的时间即可。

同时,避免接触自然光,可能是强化写作的一个原因。尽可能拉上窗帘,用灯光照明写作。

 

总结一下新冠的对抗药物:

Pfizer Paxlovid, 150mg PF-07321332 + 150mg ritonavir(拜登使用),国内之前有售时售价大概2500-3500RMB一盒这样子。

Remdesivir 10ml注射液(Trump使用,比较神奇的是Trump75岁的年纪,用了这药对抗原版covid(not so sure),一周就痊愈了)

MERCK Molnupiravir

For further info, see link.

事前防范:

口罩(不需要N95,普通就行。当然华西在用介于LIME和SLIMY GREEN之间的绿色的N95。最近对于颜色的区分越来越敏感了,笑)

酒精喷雾

 

症状消除:

发烧:Panadol(扑热息痛)

其实我觉得都没有必要用。只要做好事前防范,基本都不会有太多症状。少量的接触病毒就当打疫苗了。

好东西不可乱分享

好东西不可乱分享。

22年5月份的时候,我一个帖子好像让某些人意识到了商机,原来2块钱的东西,一路从3块、10块、20块最终炒到了50块钱。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准备把帖子删掉,结果发现帖子无法删除,被锁。

回想起最近有人炒作PSV,还买了B站首页的流量造势,真的对这一小撮人是服气了。什么东西都能拿来炒一炒。哪怕这炒作的东西一文不值。

他们真的只需要一个点,这个点会让人感觉make sense,然后就悄悄垄断货源,开炒。当意识到价格已经上涨的时候,说明货源已经都在他们手上了。

对这一小撮人来说,真的就是一点正事都干不得,那么点时间就用来炒作了。

虽然呢,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算问题,就算炒高了,也不过就那么点钱。而且,对付他们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拖。拖个五年,市场不买单,他们最后也就当垃圾处理了。但是吧,这倒让我认识清楚了国内一小部分人的做事风格。也算值得了。

除开币圈、NFT各种群魔乱舞,目前我知道的炒过的实体东西:球鞋、异度之刃2限定switch手柄、泡泡玛特、肯德鸡可达鸭手办、PSV、G80 3000系白色键帽。这所有的所有,都是脱离了价值以外的东西。这里面所有的东西,价格都撑不过2年,就会出现血崩,然后一地鸡毛。我看过巴菲特的一个采访,他说他知道很多企业有fraud,他知道他们在搞什么飞机,但是为了不得罪人,他也不会拆穿。但是他不会去碰那些公司。

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如果你发现了好东西,别去互联网上乱分享,你的分享可能给炒作者以灵感,让他们把价格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市场会变成一地鸡毛。永远不要低估这些人扰乱市场的能力。现在股票市场全面铺开大数据监管,他们就转移到线下平台了。

同样,推而广之,其他方面的所谓“标准”,也不要到处去公开。一旦公开标准,这些人就会搞出什么“补习班”之类的奇葩玩意,比如名媛补习班,应聘补习班,大大增加了正常的筛选成本。就拿名媛补习班来说,他们的大姐大,小田,压根没有花到王大佬的钱。王大佬是净身出户,小田最多拿到了一个虚名,和一个内部人控制公司的好关系。可惜天不遂人愿,他们在一起以后没过多久,王就被超级铁腕的傅大佬撸掉了其在公司的名誉职位,现在只能靠这个超级内部人控制公司的内幕交易来养老,小田也只能靠着这个虚名到处碰瓷名人赚钱,呜呼哀哉。(我本人对傅大佬没有任何意见,我还挺喜欢他的。)

很多人想嫁豪门,其实上,真正嫁进大佬家的两位最出名的名人,他们离婚的时候都是净身出户,最后变成了借鸡下蛋的那只(公)鸡。不要想着不劳而获,相信等价交换,提前做好准备,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要独立地存在于天地之间,这样才能在人生长河中稳如金汤。相信等价交换,增加自身价值,这是永远不会错的。八面玲珑、油嘴滑舌是没有用的,大家都不傻,挂着个title就想白嫖价值的人很快就会被处理掉。

电话增信的一种方式

昨天收到建行的电话,跟我说加他们企业微信。该客服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我在通话中的忧虑——电话是一种落后时代产生的沟通方式,我在电话中,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验证她说她是建行工作人员这一身份的”,在电话里,无论她说她是谁,我都无法以任何方式进行验证,所以我必然会默认她说的是假话。用互联网的述语来描述,电话是一种http通讯,我无法以任何方式验证通信不会受到中间人攻击。

但是,当我抱着对他身份是否属实的顾虑,加了他提供号码的企业微信以后,企业微信端的身份资质验证就打消了我的顾虑。这相当于企业微信充当了增信机构。相当于微信就成了颁发证书的增信机构,部分消除了电话中谈正经事情的风险。

冬天早起是无比简单的一件事情

冬天早起是无比简单的一件事情。

只需要做到:晚上10点睡着逐渐转移到晚上9点睡着。然后,每天睡够了自然每天以半小时的速度更早起床。

冬天起床直接把电热毯开到最热,听点阳气重的歌,就自然起床了。

中国的人才密度就目前为止还是很低的。但其市场要价可一点都不低(能理解,生活不易)。能自己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中国可不具备像Elon Musk或者Steven Jobs那样挑剔人才的可能性。

似乎并没有必要量产法棍、衣物发霉解决方案、羽绒服机洗心得

似乎并没有必要量产法棍。只要买法国T65面粉,做成馒头,结果是一样的,只要达到目标,过程不重要。这样甚至可以买法国的T110、T130、T150、T170面粉吃吃看。

另外有个心得,现在的樟脑丸都不要买。潜在隐患很大。容易致癌和引发白血病。

如果衣物发霉,白色衣服就用双氧水浸泡,然后再用洗衣机来洗。没有办法提供阳光的情况下,双氧水就是霉菌的克星。双氧水在药房有卖。

另外就是羽绒服,不能用超过30度的水去洗,如果发霉了就用冷水兑双氧水浸泡,再用机洗。对羽绒服来说,主要通过羽绒来降低空气流动,来实现保暖的效果,洗涤伤害大小由大到小排序分别是:干洗(破坏羽绒结构,导致不保暖)>超过30度水温洗>机洗>手洗。我个人建议羽绒服直接机洗,管它标签上写的有的没的,不虚,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手洗,如果一件衣服设计上不能机洗,那是它的设计缺陷,不惯着。洗烂了就直接换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