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have statistics destroyed the tradi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s an open community, the first and foremost thing is to ensure an easy replication. However, statistics driven topics, such as machine learning in CS majors and empirical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ve ruined that base for private data. I think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s dead after all the data and statistics driven academics coming along and thriving. There is no way to verify all of the results and the community is a merely bunch of untestable meterials.

Most academic frauds come out of fake data. And that’s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We have to reevaluate the threat that’s coming along to the community. Admittedly, most results are biased to some extent. The issue exaggerated as the data and statitics dominated the toolbox. If some pathways to the final result have been polluted by fake results, it would be a waste of efforts.

There is no need to adore a college. I like MIT so much not because of their hacking culture, but a high level engineering institute. A man grabs the megatrend and succeeds and so does a college. Stanford is merely one of the colleges that makes the most of the Bay Area miracle. I really adore the way Princeton does college the other way round. No chasing trends, no enrollment expansion,(and an awsome math community of course lol) just do what a college should do and keep it stupid simple.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detour.

Every experience contributes in the future.

That’s what steve say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中文互联网正在死亡

中文互联网虽然公司很多,但是底层只有两种逻辑,一是网上购物,一是网络游戏。腾讯网易是网络游戏公司,阿里京东是网上购物公司,B站知乎是给带网上购物流量,百度是给莆田系医院(也属于购物)带流量,腾讯的聊天业务也是主要给游戏带流量的。抖音更是直接做起了流量皮条生意,其终端也是购物。

资本在烧钱以后希望能盈利,盈利就必须往这两个方向上靠。最近很可惜的是,B站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巨型的广告平台。(而知乎为了盈利,也各种在尝试给网上购物段带流量,只是效果始终没有B站好,毕竟视频门槛低)。B站恰饭其实是打的电视台广告的体制差,电视台是国有企业所以我国百姓没有见过一些很有意思的广告。现在B站很多UP主在开始这一份事业之前,都会先想想自己的目标粉丝群体好不好向恰饭广告上转换,如果好转换再开始做。同时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大量存在,越是无脑的、低门槛的、迎合低素质群体的,粉丝量越容易上涨,就越容易接到商务合作。可是广告终究是广告,它不是教育视频,也不是艺术。全民广告化,可能是所有不方便向游戏业务转换的中文互联网的最终归宿,中文互联网已亡。

美的价值

美国toC业务和toB业务的比例是7比3,中国则要极端得多,高达9比1,甚至很多风投都不投toB业务的企业。跟toB业务不同的是,要做好toC业务,必须重视美的价值。因为消费级市场的消费者不是耗材,对成本和可靠性要求并不那么敏感,但是对美的价值却相对较高。比较典型的一个市场是机械键盘市场。这个市场与其说是卖键盘,不如说是卖带有打字功能的手办,这里面主要体现的就是美的价值。如果一件商品是美的,那么就能提供愉悦的心情,提供这件商品的逻辑就跟低成本、可替换、可靠的商用”耗材”市场完全不同。

苹果公司就是一家非常擅长提供美的价值的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有两条业务线,一条是针对消费级市场的产品线,包括iPhone、iPad都是这类,另一条业务线是以前的iMac 27寸 2019,这条业务线主要是供后期设计师的生产力工具,是耗材级的业务。所以苹果的定价策略是针对消费级市场的产品溢价非常高昂,而针对设计师的耗材级商用市场的产品则极具性价比(跟能用来干活的同类产品相比)。现在不知道为何,苹果将原来设计师的耗材——iMac 27寸拆分成为了Mac Studio和单独的5K显示器,原来是1.2W就可以拥有后期的设计师设备,现在变为了1.5W的Mac Studio加1.2W的显示器,这样的定价作为设计师的耗材来讲,就一点都不具备性价比了,苹果的基本盘开始松动,我觉得苹果的脑子开始有点瓦特了。

当然苹果目前仍然有它的基本盘。以前乔布斯离开的时代,苹果在消费级市场的脑残设计基本丧失了整个消费级市场,那时它的基本盘是设计师市场;现在苹果提高了作为设计师耗材的价格,它的基本盘就只能是消费级市场了。消费级市场极度依赖对美的感悟,包括色彩、设计等等,苹果业界独家的现实扭曲力场(教育消费者的能力)就靠他们了。虽然消费级市场贡献了绝大多数的利润,但是消费级市场也是没有多少忠诚度可言的,不像耗材市场那么稳定。希望苹果别玩脱了,Windows软件生态早已是一潭死水,苹果可不能再挂掉了。

中国是第一个尝试发展的大型东亚经济体

东亚的文化圈其实都类似,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已经有日本、新加坡、TW、韩国等地区先于我们发展起来了。这一些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相比之下,除了日本较为特殊(准终身雇用,一旦失业不容易再次找到工作,劳动力周转率极低,这样造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制度,个人可以与企业在长期利益上达成一致,比如专门为某家企业去投入只服务于该企业的技能,就算换其他任何一家企业、这项技术都没有价值了,劳动者也不会在意,因为劳动力市场几乎是不存在流动性的),其余地区都类似,所以东亚文化圈是能够发展起来来。

中国是第一个尝试经济发展的”大型”经济体,重点在于大型。对于小型经济体,由于在国际分工的位置有限,其对知识产权的态度可以是一致的。可是在中国由于地理发展不一致,我们对知识产权的态度往往模棱两可。我国目前的状态,上海深圳发展得像纽约加州,西北一些地区发展得像印度班加罗尔。如果在知识产权这件事情上卡得严了,那么西部地区就没法生存,如果卡得松了,那么东部地区就没法创新。所以中国作为第一个挑战发展问题的东亚”大型”经济体,目前面临这样的问题。也许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尝试,究竟怎么落地,拭目以待吧,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看不懂的政策,以我的脑袋瓜是很难想象究竟怎么落地、究竟怎么个转移支付法的。转移支付了以后,落后地区究竟怎么发展?相信高层的智慧吧,发展走到这一步,确实应该轮到我们自己创新了。

喜欢捡小便宜是我国技术无法突围的主要原因

私营企业不可能花太多钱去搞研发,除非是AT&T、IBM这种曾经的垄断寡头。中国显然不可能有这样的寡头。美国的科技那么发达,究其根本,技术的研发主要靠两个领域,一个是军工,一个是靠科研。冷战时期,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军工研发中去,苏联倒掉了以后,这些技术没用武之地了怎么办呢,下放给民用呗!motorola的大哥大(手机)、人造卫星、GPS、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都属于这种情况。所以你看,能让资本市场满意的创新,基本都来自军工。我国的军工,也是主张一个节省经费,能省则省的原则,不然运-20也不会那么像伊尔-746,初代东风猛士更是直接硬生生copy了悍马,二者几乎完全一样。在军工上省钱,军工方面自然就没有多的钱溢出到民用领域。

中国在科研领域其实从美国偷师了不少技术。但是,但是!中国目前能偷师的技术,是美国科研界仍然还在投入研究的技术,已经成熟的是偷师不过来的,因为已经转移到工业界、相对封闭、接触不到了。美国的研发体系是,财阀为了自己小孩上学,投入大量金钱到高校捐款中,外加NSF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项目投入,高校有了钱,就漫无目的地进行研究,工业界再从学术界”偷”一些点子和技术进行产品化。实际上,美国的私营企业也是从学术界偷技术过来,包括从学术界挖人才,也没有足额的支付研发的成本。在经济学的领域中,研发就是一种公共物品,只有政府才会去做提供公共物品的事情。因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不仅仅美国的私营企业可以用学术圈的技术,中国留美的学生也可以用上美国科研圈研究出来的技术。所以就出现了”美国买单,中国吃饭”的情况。你能看到中国技术比较领先的领域,全部都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前沿的领域,包括搜索引擎(百度)、机器学习(各种大数据公司)、计算机视觉(商汤科技)、生物科技(华大基因)。中国目前很大规模的创新企业,是寄生于美国的科研体系之上。

目前中国比较缺的,是京东方、比亚迪这类从工业界突围技术壁垒的企业。从工业界突围,一直是中国人不擅长的,原因在于要吃亏。中国最怕最怕的就是吃亏,最怕走弯路。(我对中国学术界的感觉也是,走个弯路能要了卿命)一项技术如果外国企业把控了核心元件的专利,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头开始研发。在这方面小日本就做得很好,同样是喷墨打印机,精工EPSON和兄弟就走的电压陶瓷的路线,而佳能就走的热发泡技术,达到同一个目标的路径并不需要一致,从另一条路走到终点就能绕过技术壁垒了。同样本田为了绕过丰田的技术壁垒,也开发了自己的变速箱和发动机。NIKON和FUJIFILM为了避开KODAK的技术专利,也是从头研发了自己的数码相机技术。这种从头研发,真的是从第一代技术开始从头做起。中国人怕走弯路,也有文化上的宣传。”多快好省”曾经是我们的口号,”弯道超车”永远都光荣。可是这些东西真的光荣吗?弯道超车如果构成了对知识产权的侵犯,那么我们自己的创新也会受到抑制。如果侵权官司不会成为一个暴利行业,那么侵权行为就永远肆无忌惮,劣币就永远能驱逐良币。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没有太多朋友的情况正在得到改善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不可能有太多朋友,并不是因为中国人民不友好,而是因为中国的发展动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国与国,跟人与人一样,只要不涉及利益冲突,你再不鸟别人,也得罪不到哪里去。但只要涉及到利益冲突就不一样了,态度再好再歉卑也没用。中国就属于后者的情况。列举一下中国的好朋友,都是商业非常不发达的国家,比如巴基斯坦、俄罗斯、朝鲜,也就是说,中国的发展不会抢了他们的商业利益。巴基斯坦根本没有什么技术独立可言,俄罗斯长期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体系之外,朝鲜闭关锁国,靠与中国的贸易维持自己所需的商品。

其余欧美国家,每一个都存在某一个行业产业被中国彻底打趴下的情况,尤其我国以前还对出口产品退税。在这种情况下关系不可能好得起来。尤其是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存在套利的情况,比如中国跟欧洲、美国虽然汇率上差了10倍、6倍,其真实购买力却基本是一比一的。就是说,在欧洲的德国和法国,你花12欧元能买到的食物,在美国花12美元能买到的食物,跟中国花12元人民币能在当地能买到的食物基本是等同的。这样的情况下,在中国生产的商品就比欧洲便宜了10倍,比美国便宜了6倍。即使考虑运费和税收,也仍然比欧洲、美国自己生产便宜很多,还不用考虑欧美工会的影响。

但是,这种汇率、购买力平价偏离的情况正在收敛。你说人民币汇率比欧元美元低,那日元更低,日本怎么反而不存在这样情况呢,答案是曾经存在,但随着物价上涨以后,东亚国家货币的购买力在逐渐下降,这种偏离就得到了修正。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人民币的真实购买力也在日益下降,这种汇率、购买力平价偏离的情况就逐渐得到修正。曾经Trump要求的加关税,也是在打压修正这种套利。经济学通常讲税收的最终承担者是缺乏供求弹性的那一方,但是这只是学术里面讨论的东西,what about产品直接轮不到你来生产了?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响应号召而创新,而是如果不创新,这种历史性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我们的产品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不要看不起山寨产品

不要看不起山寨产品。以前我可不喜欢山寨产品了。尤其以前亲历联发科山寨手机时代,对山寨只有鄙视。但是现在,我非常能理解山寨。山寨是没有技术积累的情况下唯一可行的创新方法。包括日本、韩国现在产品非常优秀,他们最开始也是山寨起家的。

现在中国人做论文也都是山寨。说是山寨一点没错,拿别人的东西小修小改就是山寨。别人开创了一个领域以后,我们照着原来的方法去组合、刷数据就是山寨。这没什么应该羞愧的,门槛最低的创新就是山寨与组合。除非你在一个领域耕耘了很长时间,或者整个行业自身有足够多的积累,否则在大环境积累为零的环境下,要做出点东西还真的只能山寨。

中国人目前能山寨出些什么东西呢?比如惠普佳能等大厂生产打印机,国产粉商能模仿生产出第三方硒鼓和粉,这就是山寨。就算这种山寨,国产粉商也是花了接近十年时间才模仿出惠普88A硒鼓所用的粉(从2011年面世,直到2018年,中国都没能完全仿制出88A用的粉)。就算山寨出来了,现在国产粉上也无法做到跟原装粉一样对人体无害。(这就是为什么我用喷墨打印机)现在小米、华为、奔图可以造打印机了,也是照着仿制,华为和奔图的激光打印机是背靠国内大量的粉商和硒鼓上,自己在研发上并没有多少投入,而小米的喷墨打印机直接是惠普代工,没有自己的技术(主要是打印喷头造不出来)。

中国人做论文也是一样。普遍都是非常劣质的仿制,跟我们的产品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我们国家以前学术也是一片空白,与国外有技术代差。是的,你没听错,技术代差。除了管理学心理学这样没有什么存在价值的纯文科,绝大多数学科底层要么是数学,要么是统计学(比如机器学习就是统计学)。这种基础学科,包括建模思路,都有技术积累的。同样是组合,好的组合是组合思想,劣质的组合是直接拼装。我国绝大多数的学术是这种美国生产好打印机以后,我们去仿制一个硒鼓,或者把硒鼓做成易加粉硒鼓这种程度的创新。以前我非常鄙视这样的行为,现在我充分地理解。靠这种劣质的创新和拼装如果能有销路,那么未来才有高端仿制与组合的可能。只有入局一段时间以后,才有资格向更高层次的game发起冲击。就算想要达到组合思想这种层次,也是需要入局一定时间才能做到的。还更别提完全原创,那所需要的技术积累更要多得多。我们国家的学术跟产品一样,目前仍然处于逆向工程的仿制阶段,都还没完全能站稳组合思想的阶段。

中国现在学术界的问题在于大项目制,有技术积累的教授不再做研究了,相当于一代又一代的青椒重复地在做山寨仿制的工作,等技术提升到能有一些创新程度的时候,就从科研工作中脱离出来,又招了一波新学生进行山寨。这样整个大环境就是永远地山寨永远地仿制。所以中国现阶段的问题都是结构性的问题,是机制设计的问题,不太容易解决的。当然也为另一些人提供的机遇。同一件事情,一些人碰到了就是problem,另一些人见到了就觉得是机会。这种体制上的差异,是最容易有机会的。不然也不会出现KODAK放任日本厂商进行数码相机研发长达数十年最后被反超。主要是分人,人与人的差别是最大的。

知乎数学公式直接保存为文本的方法

Wikipedia有一个不如知乎的地方,就是wiki的数学公式是不能像知乎一样方便地保存为文本的,想要保存知识只能保存为PDF再存储。

我们知道,数学公式在正确显示出来以前需要渲染,为了得到公式的原始形式,我们需要公式的源代码。WIKI的公式源链接是这样的形式,(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5883f7f94b0684069b7f503f92edc842d580c7aa),根本无法得到正确的公式源代码链接。而知乎的数学公式即使渲染后,也仍然能得到这样的链接形式: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x%5E5+%2B+5a+x%5E4+%2B+10+b+x%5E3+%2B+10a+b+x%5E2+%2B+5b%5E2+x+%2B+a+b%5E2+%3D+0。取其equation?后面的内容,得到tex=x%5E5+%2B+5a+x%5E4+%2B+10+b+x%5E3+%2B+10a+b+x%5E2+%2B+5b%5E2+x+%2B+a+b%5E2+%3D+0,将其在https://www.url-encode-decode.com/进行decode,得到tex=x^5 + 5a x^4 + 10 b x^3 + 10a b x^2 + 5b^2 x + a b^2 = 0。将这个x^5 + 5a x^4 + 10 b x^3 + 10a b x^2 + 5b^2 x + a b^2 = 0前后加上$符号,变成$x^5 + 5a x^4 + 10 b x^3 + 10a b x^2 + 5b^2 x + a b^2 = 0$,放在任何markdown编辑器里面,就可以在markdown中显示数学符号。所以知乎回答的数学公式是可以直接通过这样获取原形式的,方便直接保存为文本存档,而不需要每遇到一个公式就存一张图片。

这个方法在整个中文互联网还没看到有人提到。可以成为公域的知识。

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审美

最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真正让消费者舒适的产品设计,有一些并不容易促进消费者购买。比如G80-3000系列机械键盘,用过一段时间机械键盘的人会发现,F功能区下面最好有一个接近1键帽宽度的槽,才比较适合盲打时手在键盘不同区域移动。NIZ推出了C103就具有这样的设计。但是显然这样的键盘卖得并不会好。同理Cherry的G80下沿有一个多出来的空间,可以方便提供掌托的功能。只是这样大型的键盘与消费者审美背道而驰,最舒服的反而卖得不好。

有一些经典的产品,会额外设计一些无用的功能,以便增加销量。比如Herman Miller Aeron的椅子,在经典款以外增加了可收紧的腰托。这完全是一个无用之用,唯一的用处是让产品在视觉上更加具备冲击力,增加销量。用过该款椅子的人,久了以后就会想要把腰托松掉。不得不说,美即使是无用的,是有价值的。

最近听说苹果的首席硬件设计师Jony Ive离职了,原因是跟Cook不和。以前以为苹果的新款换代产品那么丑陋是因为疫情导致供应链产能不足,原来并不是这样的,纯粹是换人了。Jony Ive离职并不是一件坏事,据说他向公域释放了很多产品设计理念(这些大牛说的话,会成为公共领域的知识,变成人类共有的观念)。等有空了去翻一翻他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