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法国德国(专指只做德国本土产品的企业)、澳洲的欧洲产品与美国、日本、大东亚区的区别。
因为法国德国阶层固化严重得多,而澳洲基本上是属于大家都不想往上走一走,所以这几个国家的商品都比较接近于“喏,就是这么个东西”地提供一种商品。而美国、日本、东亚区基本都是疯狂地告诉消费者,你用了这样的东西,就更荣耀,就更接近上流社会,就更有身份感。
这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于老欧洲阶层固化的时间较长一些(指上百年),绝大多数人生而不会对阶级跃迁产生什么非分之想,所以针对于这些消费者而生产的商品,自然不会试图以“身份感”来营销自己的商品,这不仅是徒劳,反而会徒增成本。“就是卖给你这种东西,它是由某种物质构成的,能达到特定的效果”,童叟无欺,这就是欧洲商品给我的感觉。终究是,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商品啊。
PS1:当然,德国企业尤其是车企在发现中国人好面子以后,开始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区别化对待,将面子商品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PS2:对于美国,比较割裂。普通消费者用的商品跟欧洲类似,比较“就事论事”,而另一些消费巨头提供的商品,则比较强调“身份感”。这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割裂,对于底层人士,只能就事论事,而对于一些勤奋的中产,则可以通过将商品赋予身份感来赚取溢价。你能从美国割裂的商品观就看出其割裂的政治局势——民主党选票来自于移民中产、少数族裔、底层黑人,资金盘来自于科技富豪,共和党的选票来自于红脖子白人主体民族,资金来自军火集团、石油集团。相当来说,共和党的红脖子和民主党的黑人更接近于喜欢“就事论事”的商品,民主党的移民中产比较喜欢强调“身份感”的商品。
我个人比较喜欢以法国澳洲的产品观生产出来的商品。商品是商品,人是人。以商品来区分人,是很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