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定价策略

苹果的定价策略很有意思。举其中一个点,它的选配型号是性价比总是比标配丐款低很多的。比如Mac mini入门款价格是3700元,但是如果要将内存由8G升级到24G,那么就上升到7074(加了10G网口选配675元,磁盘不变256G)。但是你会发现,7074的性价比就不如9200元的丐版Mac Mini,因为后者CPU升级到了M2 Pro,内存虽然只有16G但内存带宽由100Gb/s升级到了200Gb/s(这个很重要,相当于内存性能翻倍),CPU多了两核心(8->10个),GPU多了60%(10->16个),磁盘升级到了512G而且读写性能超过7074元256G磁盘的两倍以上,但是9200元的M2 Pro版丐版Mac Mini内存16G我还不满足怎么办,加到32G的话,价格就来到了12574,又没有13500的丐版Mac Studio有性价比了。13500的丐版Mac Studio默认配置就是M1 Max、32G内存、512G磁盘、标配10G网口、400Gb/s的内存带宽。尤其是这个400Gb/s的内存带宽决定了它的性价比远远超过12574元的M2 Pro版丐版Mac Mini。

于是继续等吧,等M2 Max的丐版Mac Studio发布。

苹果这个定价策略真的很像一个supermodular game,苹果通过monotone (decreasing) differential payoff(payoff为good value,性价比),来让消费者主动切换更高一级别的均衡(购买方案)。每一个消费者都会有一个性价比容忍底线h(θ)值,当超过这个threshold值以后,消费者就会选择主动加钱升档,以提升自己的性价比,让自己拿到一个good value。苹果也可以借此增加自己低需求量的高端产品的销售额,让本来低端产品就能满足日常使用的消费者,去主动地升档为性能过剩的更高性能款。

另一个苹果通过选配玩转经济学的例子就是价格歧视。苹果的显示器选配支架(3000元)为什么那么贵,因为苹果需要通过显示器支架实现对消费者的筛选和分类,不在乎钱的人,也不会在乎3000块钱一个的显示器支架(甚至XDR的选配支架要7800元,一个支架几乎(7800块加2000块)是一台5K显示器本体的价格)。在乎钱的人,自然不会加这项选配。这样苹果通过就既拿到了最大价值,又让消费者主动地购买他们并不需要的超额配置,降低了高端产品的库存(高端产品总是销量低的)。国内总有人觉得学经济没用,那是穷怕了,稍微学点什么就会想,我学这些能换多少钱呢,我会点那个能换个多少钱呢,经济在国外可是可有用了。不少生意能良好运转的根本逻辑就源自经济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