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主导研发的行业

最近苹果出了Mac Mini 2023,于是顺便看了一下苹果的显示器。发现他们的显示器,面板型号是LM270QQ2-SPA3,这一款的始祖版本LM270QQ1-SDA2在2014年第三季度就实现量产了[1]。sigh。难怪苹果在2022年3月推出Studio Display的时候,1W的售价还包含了一颗A13芯片、3对高级音响、高级光角摄像头等等配置,还配以苹果特有的高级工艺做工(自媒体拆机后发现的)。实在是面板太过于成熟,成本过低了,不多加点料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仔细一看,发现这款显示器居然是运行iOS系统的,初始系统版本为iOS 15.4,后续还能更新系统。你可以理解为它同时是一款iPhone 11级别的手机。

扯远了,同系列其他型号LM270QQ2面板的显示器,淘宝上组装的只需要3300元,苹果要卖至少10800,贵了整整7500元,你说它黑吗,苹果的校色确实比LG都准,自媒体测出来是0.75对1.84的差距(越小颜色越准),更何况跟深圳的小作坊比呢。只是这售价,2014年第三季度就实现量产、已经量产了8年的LG面板,确实谈不上良心啊!

但是小作坊做的3300元的LM270QQ2面板的显示器,你敢买吗?这钱是省不得的。显示器生产仍然是有门槛的。首先无尘车间就是必须的一块。如果做不到无尘车间,灰尘进里面就会造成坏点。LG、苹果这样的大厂当然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小厂,必然是无法满足的。此外,显示器驱动也是需要专门配置的,小作坊买的显示器都需要下载LG的驱动显示效果才能好一些,更何况LG与苹果之间又有2.5倍的色准差异(1.84除以0.75)。不得不承认,专业性是有价值的。人家苹果就是图形行业的领头企业。同样按照行业领头企业的标准,苹果跟LG和EIZO这类专业显示器制造商相比,又极具性价比。如果你觉得苹果的产品不够有性价比,那只能说你不是苹果的目标客户。苹果的客户是图形行业的专业设计师,在这类人眼里,40000元的Studio Display XDR都算便宜的(对于这种不走量的商品,没到10W就算便宜了),更何况只有区区4W呢!

这让我想起,显示器行业与汽车行业何其相似!他们都有共通点,都是供应商主导研发,产品受制于供应商,但是主机厂又不是没有门槛的(比如无尘车间)。他们的产品的应用都是production级别的,稳定性不能差了。所以,实际满足稳定性要求的供应商的产品型号,实际上以8-10年换一代,而在这期间,实际上是没有真换代的。就LM270QQ2-SPA3这款面板,是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量产的[2],但是同系列的面板LM270QQ1-SDA2在2014年第三季度就量产了,到2022年3月,已经8年的时间过去了。按苹果显示器换代以前的6年一换代的节奏,这款Studio Display显示器可能要到2028年才会迎来下一代产品,也就是LM270QQ2这款面板要实际量产长达14年之久。汽车也是一样,实际就是爱信8AT(AWF8)+2.0T,汽车厂商最多也就是发动机+底盘是自己的,其中发动机还是多平台共用的。汽车领域绝大多数进步,也都需要依赖供应商自己去研发,但是你说主机厂没有门槛吗,也不至于,丰田制造的装配稳定性确实好一些,这也是小厂学不来的,这甚至涉及到整个国家产业方面的,德国、日本的技术工人也能找到好工作,所以流动性低,换作中国、美国流动性高,因此有利于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这是国家层面产业结构决定的,有得就有失,邯郸学步是学不来的。当然,汽车行业每年换代,一方面是供应商比较多,一方面是经销商体系刚性太大,通过换代来调整价格不容易得罪经销商,但是最主要还是,通过换代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汽车行业每年换代那纯粹是营销、行销领域的东西,与商品核心的东西无关。同样的东西,苹果不靠显示器赚钱,那他就懒得更新,6年才更新一次显示器。汽车行业就指着这个吃饭,那必然是年年换代,这样新车主就会觉得自己买了新款,实际上哪有什么新的东西,都是6年以前一样的老东西。

杜绝霉菌的决定性要点

现在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保证100%工作时通风。比如在客厅就客厅通风,窗户开小但是要开,门要打开。在卧室就卧室通风,工作时门要打开,窗户要开小缝。只要随时流通风,就不怕霉菌出问题。冷的问题也不担心,我有贴身的两个电暖器呢。

最近的经验告诉我,只要不通风,霉菌方面就会有问题。即使你没有拿任何热源、水源进去,也会有问题。电暖器的热量如果无法快速散去,出现缓慢散热、房间滞热的情况的话,会在墙壁处形成细小的冷凝水,导致墙壁起霉。这跟空调不同。空调是提供热量+通风,而取暖器只产生热量,容易导致室内外温差产生的冷凝水一直留在室内。(当然空调也不是万能,空调里面一样容易发霉)你需要保证贴身的取暖器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被流通的空气带走,而不至于导致室内外产生温差,这样才杜绝了霉菌的根源。总之一句话,你不能让墙壁来帮你散热。墙壁散热会形成温差,导致冷凝水在墙壁上生成。只能选择让流通的空气来完成散热。

所以冬天是无法在卧室工作的。如果晚上工作结束,那么入睡前是无法进行通风的,导致热量无法排出,形成滞热。而客厅白天窗口对着人多的一侧,那么打开门使热量尽可能散去,晚上等人少了再开窗通风。毕竟白天室外温度尚可,在打开门的情况下应该不至于形成过大的温差。晚上形成温差的时候打开窗,应该就不会有问题。

已有霉菌的解决:

1)墙壁上,用卫生纸擦掉。注意:不可用液体去喷。任何液体都含有水,如果没有完全杀净,会导致部分霉菌因此得到水分,变得更加猖狂。如果霉菌较多,可以先用紫外线灯照屎他们,再用卫生纸擦掉。

2)家具上或者瓷砖上,直接用湿巾沾上双氧水去擦。仍然会有、如果没有杀干净的地方会导致其他霉菌获得水分的问题,所以需要多擦几次。

也可用花王的“强力 击退 カビナイター”,成分大概是次氯酸盐(次氯酸纳)、氢氧化纳、烷基氯化胺(苯扎溴胺),应该还有起泡剂以形成泡沫。好处是不需要反复用双氧水。坏处是贵,双氧水一瓶500ml是3块钱,而花王的这款400ml要15块钱。如果有耐心的话,就用双氧水就好,还不会产生环境污染。(这个网站[1]的日文输入真好用。这款更好用[2],只是需要用鼠标点一下空格来切换平假与片假)

未来10年高考的人真幸福

未来10年高考的人真幸福。

为什么呢,因为随着人口下降,高考的竞争压力跟高峰期已经小了很多,同样以前只能考上人大浙大的,未来或许就能上清华了。

同时,目前中国的情况跟美国1930-1940年代非常像,工作机会少,大量的人才被屈居低位,这种屈居尤其在教育系统犹甚。虽然会有一部分出国工作,即所谓的“润”,但是还是有很大比例在国内工作的。未来10年高考的人,即使只能上个二本,其受教育的质量也是非常高的,甚至高过10年前的985。甚至连带专的教育质量都跟着往上提。

这样的局面会随着经济转暖而最终结束。经济不太乐观的时候,不仅仅有口红效应,还有这样没名字的效应,暂且称之为沉淀效应吧。这样社会层面的沉淀,将会在未来20-50年内为中国输送大量高质量的人才。

我的观点一直是一致的,人口下降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国家下定决定收缩开支,削减支出。毕竟,人口是人口,人才是人才。这个话的意思很明确,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只是一张到点就要吃饭的嗷嗷待哺的嘴。而人才,才是能把财富创造出来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希望。盲目在意人口,会使得不少地方投鼠忌器,不敢失去重环境污染、低端产业。现在各个地方的抢人大战,也主要抢的人才,而不是人口。各地区都在搞人才政策,前些天部分城市的高素质人才候车专用等候区还引发了社会争议。这其实没什么好争议的,事实就是如此,人与人的差别太大了,反对的那些人怎么不去争飞机的商务仓呢,一个道理。差别对待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成熟一些的懂得避免别人的玻璃心而已,而地方尚且没有这样的经验。

只是,高素质人才只有在总量上上去了,才是真正有用的,因为现在高端产业已经较难以一己之力实现产出了。像某米一样,集团很大,但是招的人才很拉,也一样没用。人口能满足模式创新的需要,但总靠模式创新,永远也摆脱不了被打压的局面,最终还是需要人才。首先所谓高素质人才并不是评出来的,也没办法通过硬性指标来评判。其次,现在一线城市的发展实际是建立在把二至十八线城市的人才都吸引过来的前提之下,这说明人才总量是不足的。未来中国至少要建成五个都市圈,按五个来算的话,现有的人才储量是极为不足的。这需要时间去沉淀,至少牺牲掉这一代人,未来20年-50年中国将会有足够的人才供应到这至少五大都市圈中的。

杀灭霉菌的经验

1、用紫外线灯杀灭灭活的霉菌,在墙壁上会像沙子滩在地上一样,黑的地方黑,中间透有一些不规则的白的墙壁区域,黑的地方呈密集点状。而活的霉菌,他们在墙壁上看起来,是整体半透明的可以通过这一点来判断霉菌的死活。墙壁上死的霉菌再用卫生纸擦掉,注意事先带护目镜防止过敏。霉菌尸体一碰就散,会比活霉菌更容易产生过敏。

2、用湿巾沾上双氧水擦拭家具表面时,也需要带好护目镜,以防止过敏。

3、需要事先移动工作区域到另一位置,并且以两周为单位进行消杀。不要着急,每天紫外线灯消杀一两个点,用双氧水湿巾擦一两个点,慢慢杀干净。

4、霉菌尸体的味儿不是太好闻,当然也不会觉得难闻,只是需要通风。有人说像阳光晒东西后的味道,我觉得不是,对我而言倒像是污泥烤熟的感觉。那种味道,不刺鼻,但也绝不会很好,有股草腥味、泥味。

5、根据数据[1],霉菌需要10倍于细菌、病毒的总照射量才能实现灭杀。总照射量是以UVC at 100h来计算的,单位是Watt。这个W与功率的W不同。一个6W T5的灯管,UVC at 100h照射量只有1.7W[2]。即使30W的紫外线灯,UVC at 100h也只有12W。真菌灭杀需要的UV dose在130-1300之间,公式是Irradiance(单位为W/m^2)*Time(以秒为单位)。之所以UVC at 100h比较低,是因为Time是以秒为单位的。但是这也能看出,医院用的30W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是6W家用的7倍(12W/1.7W=7倍)。也就是说,同样30分钟,家用紫外线灯需要放在医用的1/7的距离,即骑脸输出,或者同样的距离,照射时间为7*30min=3.5小时。

6、以真菌最大的UV dose 1320来说,1.7W/1m^2 * ( 30min*60s ) = 3060 J/m^2。hmmm,这样来说,如果是1平方米的距离,这样算下来,半小时照射基本足以杀灭最强真菌了。前提是真菌不会形成一个立体的结构,这样底部的真菌可能仍然会存活。这样就需要先消杀表面,然后物理破坏其表面结构,再消杀。

7、有条件还是上工业级除湿机。湿度是霉菌存活的最主要前提条件,低湿度会极大抑制霉菌生长,却又不会影响人类生活。

CDC关于室内霉菌的信息

CDC关于室内霉菌的信息[1]。括号里是我的笔记。CDC居然会提供中文的讯息,棒棒哒。据CDC所说,控制湿度是抑制霉菌生长的第一要点。

如何防止霉菌进入建筑物和居家?
在建筑物的日常维护中,检查建筑物是否有水系统损坏和可见霉菌的迹象;纠正导致霉菌生长的条件(例如漏水、冷凝、渗入或溢水)以防止霉菌生长。
您可在家中采取以下方法控制霉菌滋生:
控制湿度;
• 及时修补有裂缝的屋顶、窗户和管道;(水源
• 彻底清洁和干燥水淹之处;
• 浴室、洗衣间和厨房良好通风。(仍然是控制湿度,即控制水源
具体建议:
全天尽量保持低湿度—在30%到50%之间(注意是全天) 空调或除湿机可帮助保持低湿度。请注意,一天中的房间湿度是随着空气湿度和气温而变化的,所以您需要在一天内多次检查湿度水平。
天气潮湿时,使用空调或除湿机进行除潮。(南方气候尤其多潮湿天气)
确保室内有足够的通风。 厨房和浴室安装排气扇,排风口通向室外。 干衣机的排
风口也要通向室外。
• 修补屋顶、墙壁或管道的罅隙,使霉菌无处滋生(这主要是由于漏水)。

• 易受潮的房间或地方,如浴室、地下室,最好不铺地毯。
如何从居家、学校和工作地点等建筑物中消除霉菌?
居家和建筑物中霉菌的生长表明存在水系统或潮湿问题。 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移除生活区域中发霉的物品。 一旦霉菌开始在地毯、绝缘材料、天花板、干墙或墙板中生长,解决该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移除和更换。
适当清洁和干燥该区域很重要,因为您仍会对死掉的霉菌部分产生过敏反应(死掉的霉菌会变成粉末状物,反而比活着的霉菌更容易引发过敏。所以即使用不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杀霉菌,灭杀后的通风仍然非常必要。同时擦掉死掉的霉菌灰的时候,应该带护目镜。手套倒是无所谓啦,事后洗手即可),如果仍然有潮湿源,霉菌污染可能会再次发生。
拆掉或更换湿漉漉且难以很快干透的地毯和室内装饰用布料。
居家淹水后尽快(24-48 小时内)彻底清理并晾干。 挖除淤泥和脏污。 使用湿吸尘器除去残留的灰尘。用肥皂水和猪鬃刷擦洗可清洁的表面(例如木材、瓷砖、石
材)。 用水和洗洁精彻底清洁所有坚硬的表面(例如地板、装饰条、木材和金属家具、台面和水槽)。 清洁后,快速彻底地擦干表面。 如果您的风扇、空调或除湿器不受淹水影响,请使用它来帮助清洁后的表面干燥可以使用市售产品,肥皂和水或在1加仑水中加入不超过1杯(8盎司)漂白剂的漂白剂溶液从坚硬表面上去除并杀死霉菌(我用的双氧水)。 不要在漂白剂中掺入氨水或其它的家用清洁剂,用漂白剂清除霉菌时:
• 不要在漂白剂中掺入氨水或其他的家用清洁剂, 以防产生危险的毒气。
• 敞开门窗透气。
佩戴无孔手套和护目镜。
• 小区域(例如淋浴间或门大小的区域)通常可由居民清洁,但较大的区域可能需要
更多专业帮助。 遵守漂白剂或其他清洁产品的厂家说明。
如果您有大量的霉菌,并且您不认为可以自行清理,则可能需要联系有清理建筑物和居家中霉菌经验的专业人员。

家中发现霉菌生长应该如何检测?
如果您在家中看见霉菌或者闻到霉味,就要当心身体了。 您不必知道家中的霉菌是哪一种,而且 CDC 也并不建议或进行常规的霉菌采样。 不管什么霉菌,一旦出现,就要及时清除。 鉴于霉菌的数量或种类,霉菌对人的影响可能会大不相同,因此您不能依靠抽样和培养来了解自己的健康风险。

我听说过在居家和其它建筑物中生长的“有毒霉菌”和“黑霉菌”。 我应该担心我和我的家人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吗?
总是到处都有一些霉菌–空气和许多表面上。
某些霉菌是有毒的,这意味着它们会产生毒素(特别是“霉菌毒素”)。 可能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所带来的危害应与可能在您的房屋中生长的其它常见霉菌相同。 并非所有真菌都产生霉菌毒素,即使那些产生霉菌毒素的真菌也不会在所有表面或环境条件下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滋生呈斑点状,颜色多样,并散发霉味。 颜色并不代表霉菌可能有多危险。 应该
除去任何霉菌,并应除去有助于霉菌生长的水分来源。
很少有报道称,家庭中发现的产毒霉菌会引起独特或罕见的健康状况,例如肺出血或记忆力减退。 这些病例报告很少,并且尚未证明在产毒霉菌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经济学家最感兴趣的几类话题(上)

实证派经济学者:你这工具变量是什么。(实证论文两个精髓,第一个,idea是什么,二是工具变量是什么。当然工具变量分两种,一种是incidental样本选择偏差纠正所需要的工具变量(用于计算imr修正值),二是传统的工具变量)。工具变量,是经济学家永远痴迷向往的内容,如果没有工具变量的存在,很多课题将会变得不可实证。

搞理论的经济学者:你的核心设定是什么(核心建模设定是什么)。理论文章有两个精髓,第一个是数学模型本身的性质,比如可解性(tractability)、解的唯一性、内点解还是端点解、单调性、有界性,其中的证明可能会用到一些纯理论的文章提供的性质,比如Tarski的fixed point theorem.数学模型本身性质有多好,决定了其应用的性质有多好。其二,是核心设定是什么。一个事情你要把它抽象成理论模型,核心设定是关键。这是最费思虑的,跟实证文章的工具变量有得一比。

神童的本质

很多领域都有过神童。但是神童是怎样诞生的呢?除了天生智力的差异以外,另有一个原因使得神童的诞生成为可能。那就是,基于大数的偶然性。

曾经有人这样比喻进化,让足够多的猴子在电脑前敲动键盘,当猴子数量足够多时,总有猴子会碰巧敲出“床前明月光”这样的诗句。神童也是一样,他的学习流程碰巧或者习惯发生了某种变化,配合先天的条件,使得他格外擅长某一领域的学习,于是便成了神童。神童的形成,跟敲出“床前明月光”的猴子,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么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那句古话,“小时了了,大未必成”了。跟敲出“床前明月光”的猴子并不理解其含义一样,这些神童的真正出众之处,在于“他们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偶然性”。所以他们并没有什么去不起,甚至因为太过于顺遂,所以抗挫折能力很低下。在后来的人生中泯然众人,也就没有什么可意外的了。

人生呵,逆商才是第一要位的。